返回
医院概况

2015构建医疗服务体系新常态

来源:本站  点击:1393  时间:2017-05-13

       1月8日,2015年全国卫生计生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说,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面对医改进程中遭遇的难题,要不退缩、不回避,办法总比困难多,要下大力气攻“山头”。  经过5年医改积淀,2015年,全力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已分为3个层次: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全面推开;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进一步扩大试点城市范围;启动4省深化医改综合试点工作,江苏、福建、安徽、青海先行先试。大力推进分级诊疗工作仍是关键举措。为了打好深化医改攻坚战,各省(区、市)针对今年的医改重点工作,均有新展望、新部署、新思路。
 
  分级诊疗不是简单加减法


  建立起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医保、医疗、医药的整体联动,需要运用财政、价格、管理等综合手段,还必须加快提升基层服务能力。2015年,对于已经出发和蓄势待发的省份,如何完善或构建分级诊疗体系都是一个考验改革智慧的课题。


  避免孤岛效应:
  破解“不看病”和“病全看”


  2014年,青海、四川已经在全省范围内推开分级诊疗制度。2015年,两省的重点都是将分级诊疗工作向纵深推进。


  作为全国第一个在全省范围内强制推行分级诊疗的省份,青海省卫生计生委主任张进京对记者说,大家都希望通过实现分级诊疗,让基层诊治的患者大幅增加,去大医院就诊的患者明显减少。经过一年多的尝试,青海省分级诊疗取得初步成效,但我们也发现,基层增加的患者和大医院减少的患者数量并不对等,大医院的患者仍然很多,这说明患者的数量并不是一个恒定量,分级诊疗也不是简单的加减法。


  张进京说,为了避免分级诊疗制度出现孤岛效应,2015年,青海省将推出相关配套政策:制定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疾病诊疗范围,明确双向转诊的技术标准,探索研究分级用药、分级定价、分级支付的措施和办法;医保支付政策进一步向基层倾斜,拉开不同级别定点医疗机构间的报销比例差距,全面开展城乡居民医保门诊统筹工作,推行门诊患者基层首诊制度;加快推进全科医生和居民契约服务关系,年底社区医生(乡村医生)与居民签订健康管理和服务合同的签约人数达70%以上;委托第三方开展分级诊疗评估工作,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完善的意见。


  从2014年10月全面推开分级诊疗制度以来,四川省卫生计生委主任沈骥就一直在思考如何运用法治思维来完善分级诊疗。他认为,当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看病”和大医院“病全看”的问题并存,要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就要依靠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回归功能定位和职责界定,如果各级医院都能依法依规办院行医,医疗秩序得以规范,推进分级诊疗制度也就走出了最关键的一步。


  沈骥说,2015年,四川省要进一步发挥医保的杠杆作用,从1月1日起,更加严格执行除需要特殊陪护才能就医的特殊人群外,越级到大医院首诊住院的新农合患者原则上不予报销的政策。大医院超量收治小病、普通病,以及首诊收入院后再补开转诊手续套取新农合基金的,都要扣罚新农合基金;基层不经诊疗“一转了之”和非规范转诊也要扣罚新农合基金。经评估严重超负荷运行的大型医院,要实现门诊量调减5%~10%的目标,住院患者数量在严禁加床的基础上,也要有一定程度的调减。三级医院要逐步减少普通门诊挂号,将更多的号源预留给下级医疗机构转诊的患者,到2015年年底,门诊转诊量要力争达到50%左右,逐步实现大医院门诊只接诊基层的转诊患者和急危重症患者的目标。


  新手上路:
  建立政策导向机制


  经过前两年的酝酿和准备,云南省卫生计生委主任张笑春对记者说,2015年,云南省要把分级诊疗作为最主要的工作好好抓一下,初步打算在年中拿出可行性方案,并在昆明市、玉溪市等地开展试点。
  张笑春认为,如果分级诊疗的问题解决不好,其他方面的卫生工作做的再好,群众还是有意见、社会反映还是不好。云南省位于西南边陲,优质医疗资源集中于昆明等大城市,同时,群众对于价格的变动非常敏感,而现行的医保报销比例却起不到合理分流患者的导向作用。因此,云南省分级诊疗的侧重点将放在医保报销政策的调整上。


  2015年,云南省打算把大医院常见病、普通病的住院报销比例大幅下调,把二级以下医院住院报销比例往上调一点,使得这些患者到基层住院只需花很少的钱,到大医院却要自付绝大部分费用。张笑春对记者说,要让分级诊疗的政策真正落地,各省都应该因地制宜。云南省分级诊疗不是不让4000多万名居民去大医院看病了,而是通过医保政策加以引导,当导向机制建立起来以后,患者自然会作出自己的选择。
  2015年,黑龙江省也将着手在构建分级诊疗体系方面探路。该省卫生计生委主任赵忠厚对记者说,黑龙江省分级诊疗的重点将放在医联体建设上,2015年上半年,将在全省13个地市全面开展城区医联体建设,下半年推进县级公立医院与乡镇卫生院组建医联体,届时全省预计将组建300个左右的医联体。通过医联体,主要开展下派管理人员、专家出诊、业务培训、双向转诊、医疗信息共享等合作,逐步形成覆盖城乡、立体、多层次的医疗机构联合格局。


  重心下移:
  提升基层能力建设


  构建分级诊疗体系的根基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够真正承担起首诊和合理转诊责任。山西省卫生计生委主任卫小春说,2015年,山西省将继续加大医疗卫生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力度,进一步带动基层能力的提升。


  卫小春说,山西省将以三级医院为核心,加强医联体建设,实现医联体覆盖全省所有二级医疗机构,在每个市选择1个县~2个县开展县乡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把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医联体范畴。开展建设群众满意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活动,启动公立医院帮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试点,全面深化乡村卫生一体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站一体化管理,通过创建活动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落实、设施达标、能力提升、服务规范。同时,在全省推行新农合按病种分级诊疗工作,不断增加病种覆盖范围,依托医联体,推动建立分级诊疗模式。


  为了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内蒙古自治区拿出的方案是完善基层运行新机制。据内蒙古自治区卫生计生委主任欧阳晓晖介绍,2015年,内蒙古将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法人主体地位,进一步完善编制管理和人事制度,落实用人自主权;完善政府补偿机制和绩效考核制度,实施核定任务、超收返还等鼓励性政策;继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强化乡村一体化管理,推进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按照该自治区“十个全覆盖”工作部署,今年要启动嘎查村标准化卫生室全覆盖建设工程,年内落实计划任务的30%,3年内全部完成;抓好国家基层改革综合示范区建设,推行苏木乡镇卫生院诊疗路径管理试点。 


  大手拉小手:
  补齐人才短板


  当前,构建分级诊疗体系的最大难点在于如何实现基层首诊,而老百姓对基层的不信任,主要集中于基层医生的技术水平。为了给基层首诊提供人才保障,浙江省2015年将继续推进优质医疗人才下沉工程。

 

  浙江省卫生计生委主任杨敬认为,各级公立医院是一个体系,要把医疗服务体系做强,就要建立医疗资源下沉长效机制。2015年,浙江省将强化托管县级医院与城市医院之间规范、制度的一体化,进而推进人员能力的一体化;继续落实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毕业生到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工作相关政策,切实抓好中高级职称人员晋升前到基层服务等的相关要求,探索建立卫生人才服务基层与实践锻炼的新机制,引导卫生人才向基层合理流动。


  辽宁省2015年分级诊疗的重心也是以解决人才问题为突破口,打造群众信任的基层医疗卫生体系。该省卫生计生委主任王大南说,为了解决基层人才短板问题,辽宁省将深化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建立健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和全科医生培养制度,实施基层卫生人才定向培养的办法,通过“订单式”培养住院医师和全科医生,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岗计划。同时,还将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卫生技术人员到基层服务,比如妥善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方面问题,开设绿色通道,对高职称、高学历的急需人才简化程序。  (摘自《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