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名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应城市人民医院急诊排查后通过心脏急诊介入,迅速摸清病情,通过对症治疗,目前体征稳定,脱离生命危险。
针对急性心梗患者,时间就是生命,可心梗具体“梗”到什么程度,病症是采取手术“上支架”还是可以依靠药物维持?这,不仅仅牵涉到患者在诊疗方面的费用和身心创伤程度,更忧关患者生命。
3月27日上午7:25分,家住城中办事处55岁的杨先生突发剧烈胸痛、心悸发汗、面色苍白,家人随即拨打120;7:40分患者入院;7:44分患者心电图显示明显“ST段抬高”以及“T波高尖”,随时有生命危险;
7:55分送入心内科“胸痛中心”采取双抗治疗,同时跟家属谈话;8:25分患者进入心脏介入导管室行急诊“PCI”;
8:55分造影结束,病情明确,回科室对症治疗,体征得到稳定。
“门球时间75分钟”,优于国家规定的“进入急诊科门口到开始球囊扩张的时间”90分钟标准!
据了解,急性心梗的特点是发病急,送院前死亡率高达30%,抢救时差半分钟,后果也可能不堪设想。
接诊当日,当班医生彭琪发现患者属心梗患者后,立即启动心脏急诊介入流程,心内科主任张仲道等心脏介入专班迅速对患者采取相应措施,在国家明确的“心梗最佳救治时间三小时”内完成造影。
应城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张仲道介绍:“通过急诊心脏介入造影,明确心脏供血状况,精准对症治疗,一方面便于医生拟定救治方案,同时也有利于医患沟通,避免患者及家属选择不必要的辗转外地就医”。
当天,通过造影,救治组观察到杨先生心脏供血阻塞问题可以先采取药物稳定治疗,暂时不需要安放支架,挽救患者生命同时也为患者节约了大量金钱。
据了解,这是今年应城人民医院“120绿色通道”增设“心脏急诊介入”治疗以来通过门急诊排查到的第四名急性心梗且随时有生命危险的患者,在医院心内科以及“胸痛中心”专家团队的抢救下化险为夷的成功案例。
又一名患者的抢救成功,充分体现了医院心内科和医院急诊科、导管室、麻醉科等多科精诚协作,标志着我院心脏急诊介入PCI日渐成熟。
自应城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成立以来,已成功救治多名高危急性胸痛患者,救治成功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