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驻村干部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从2024年7月起,“应城党建”微信公众号开设“驻村故事”专栏,全面展示市直驻村干部的工作成效、经验和所见、所思、所感,传播驻村正能量。本期,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应城市人民医院驻陈河镇张咀村工作队的驻村故事。
驻在乡村 帮出实效
走进陈河镇张咀村,一副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映入眼帘:通湾公路两侧的太阳能路灯整齐排列,文体广场休闲健身设施完备齐全,村庄环境房前屋后洁净卫生。
近年来,市人民医院驻陈河镇张咀村工作队深耕基层一线,聚焦发展所需、群众所盼,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助推张咀村步入振兴发展快车道。
助农增收拓市场
“过去,荸荠找不到好的销售渠道,气温一高,我们就发愁。如今,有驻村干部帮我们找销路做推广,再也不怕了。”近日,荸荠种植户杨国平算起去年的经济账笑得合不拢嘴。
张咀村位于应城市西南部,与“荸荠名村”人和村相邻,荸荠也是特色产业之一,种植面积达800余亩。然而,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肖俊波和队员在村走访时发现,一些种植户收获荸荠后,有时因销售渠道不畅、气温升高等原因,荸荠大量囤积滞销,甚至在田里烂掉。
为此,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分头行动,跑遍全市农贸市场,多方打听收购荸荠的商人。最终,应城、武汉等地的经销商纷纷与村里对接洽谈,联系车辆配送。同时,还发动在村党员,通过微信群、朋友圈等方式广泛推广宣传,动员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开展助农代购。2023年,张咀村产出荸荠100万公斤,创产值200多万元。
结对帮扶办实事
“谢谢人民医院的同志,你们事事都为我们村民着想,真的是辛苦了。”2023年9月的一天,张咀村村民夏培英来到村委会激动地拉着驻村干部的手,连声道谢。
原来,驻村工作队不久前到夏培英家里走访时,得知她的儿子由于特殊原因一直没有找到工作,家庭收入较低,房子破旧且没有厕所。经过测算、会商、公示等环节,夏培英被纳入监测对象进行帮扶。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及时为她的儿子申请了公益性岗位,同时帮助翻修了住房,新修了厕所,夏培英一家人的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平日里,驻村工作队坚持身到、心到、措施到、效果到,认真落实网格化管理机制,定期走访排查,对脱贫户、监测对象等重点农户的家庭收入状况进行常态监测,第一时间了解掌握实际情况,及时制定针对性帮扶措施,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同时,为推动帮扶工作深入开展,后方单位市人民医院也积极发挥职能作用,组织医务人员到村开展“健康你我同行”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医务人员定期进村入户为村民检测血糖、血压、视力,发放健康保健宣传资料和常用药品,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给予具体指导,深受群众好评。
驻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肖俊波走访看望结对帮扶农户
改善环境促和谐
“我活了八十多岁,这几年看着村里越变越好了,出门有路灯,休闲有广场,屋里的水、电、网络都通了……把我们日思夜盼的事全做了。”说起村里的变化,老党员胡志廷对驻村工作队竖起大拇指点赞。
张咀湾通湾路是该村村民出行的主干道之一,原来仅3米宽,道路狭窄,车辆通行不便。去年,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积极谋划,多方筹资,启动道路拓宽改造工程。年底前,这条长2350米、宽5米的道路顺利完工并投入使用。
驻村以来,3名同志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经常跑部门到单位争取资源,为张咀村的发展鼓与呼。市人民医院作为张咀村的后方帮扶单位,每年都克服困难为村里筹措一定的帮扶资金,为张咀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打下了坚实基础。
今年,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抢抓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扩面契机,深入走访联系群众,常态化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广泛开展邻里守望、扶弱助残、助学助医等各类活动,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来源:<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transparent; outline: 0px; font-family: " pingfang="" sc",="" system-ui,="" -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helvetica="" neue",=""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ui",="" yahei",="" arial,="" sans-serif;="" letter-spacing:="" 0.476px;"="">应城市驻村管理办公室)
张咀村休闲健身广场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