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安贞医院+应城市人民医院合力打造湖北省首个国家标准化心血管病诊疗中心系列报道之十五
“云梦到这里只20几公里,听说有北京安贞医院专家长年坐诊,这个生物支架可以吸收,我就放心啦!”7月23日上午,应城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病区,来自云梦县方庙村的肖先生成为孝感首例心脏植入“生物可吸收支架(bioresorbable scaffold, BRS)”受惠者。
这种新型心脏支架的运用意味着在手术后,患者再也不用终身携带支架了。
30多岁的肖先生近来常感胸痛胸闷、精神差等症状,经应城市人民医院造影检查发现其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心脏血管学名)近段狭窄约95%,需置入支架。
但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置入心脏支架,这是由于人体对金属部件有着本能的排斥反应以及部分人群心理上也不愿接受心里有个“铁疙瘩”。很多年轻的冠心病患者担心体内永久留下异物会给今后生活带来不便,产生了思想负担。
以常驻应城市人民医院坐诊的国内心血管病顶流——北京安贞医院教授祖晓麟和应城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张礼丙为首的诊疗团队认为,肖先生的情况适宜采用“生物可吸收支架(bioresorbable scaffold, BRS)”,这种高新科技材料制作的支架基体及药物载体涂层分别由可吸收材料左旋聚乳酸(PLLA)和外消旋聚乳酸(PDLLA)制成。支架植入后,一方面支撑血管狭窄,缓解燃眉之急,二是在一年半的周期内,生物材料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被人体慢慢吸收,体内不再存异物,血管的结构和舒缩功能也得到修复,实现“血管再造”。
经过充分准备,手术团队使用导丝经患者手部桡动脉进入体内,经过刻痕球囊等充分的血管预处理,成功为肖先生植入一枚“生物可吸收支架(BRS)”。目前患者术后状况良好,已顺利离院。
“生物可吸收支架(BRS)”被认为是冠心病介入领域的第四次技术革命,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突破,实现了理想的“介入无植入”血管重建。该技术同时也是常驻应城市人民医院坐诊国内心血管病顶流——北京安贞医院教授祖晓麟的带动下,医院介入治疗得到长足进步发展的结果,标志着应城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整体技术实力迈上新台阶,为介入手术的心血管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方案。
(“生物可吸收支架NeoVas”不同于金属支架,这种支架的外观呈白色)
又一例“孝感首例”高新手术同样标志着今年上半年北京安贞医院常驻应城市人民医院,协助建设湖北省首个国家级心血管病诊疗中心以来,新技术探索上迈出了关键性一步,响应项目要求“国家级优质资源下沉,惠及当地,辐射周边!”的典型案例。(图/文 宣教科 张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