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AI是人工智能最受关注的领域之一,如今AI已从实验走向应用,在不同的场景中辅助医生实现更高效、更准确、更早期的诊断。
近两年,应城市人民医院放射影像科引进人工智能(AI)辅助诊断系统,诊断效能得到了极大提升,后处理重复工作量明显减少,还减少了因医生视觉疲劳而发生的漏诊误诊的情况。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与医生双重诊断,真正实现了精准诊断、精准治疗,极大缩短住院时间。
在放射科副主任医师冯利波的工作桌上,同时摆放着2个显示器——一台书写报告用,另一台为高清屏,里面有他的“好伙伴”一AI。67岁的王女士因体检发现肺部有阴影,前往医院接受胸部CT检查。冯利波熟练地打开AI辅助诊断系统,高水平的“小助理”早就默默为她把CT上的可疑病灶部位打上方框,还对病灶的良恶性作了初步判断。他对照AI逐一审核每个病灶。“与医生传统肉眼模式判断的结果吻合,但AI的速度快多了,大大节约了患者等待的时间!”他说。
以心脏冠脉CTA检查为例,以往患者检查完后,阅片医生除了对采集的影像资料进行仔细观察和分析,从中查找“蛛丝马迹”,还需要到后处理站手动进行心脏三维重建和冠脉分析,这个过程往往需要耗费至少30分钟以上时间,再加上报告书写、审核、打印……病人从检查到出具诊断报告往往需要耗费数小时的时间。而人工智能(AI)辅助诊断系统的引入,使采集到的影像数据在3分钟内便能形成初步的诊断报告,并迅速建立一个动态的心脏三维模型,AI能够自动对每一根冠脉进行分析,高年资阅片医生再花费短短5-6分钟对AI所出报告进行人工审核,就能快速、准确地出具报告了。
目前,我院的人工智能(AI)辅助诊断系统对脑灌注、头颈部血管CTA、冠状动脉CTA、肋骨骨折、骨龄等报告进行辅助诊断,大大缩短阅片时间,提高诊断准确率,节省患者等待时间,助力医生将更多精力放到优质服务上。(图/文 宣教科 华潇萌)